以美育人探路径,联动教研促提升 ——金凤区、贺兰县小学美术跨区域联动教研活动

作者: 武建川工作室 发布时间: 2025-10-18 阅读:( 120 )  

 为深化新课标实施,探索美术学科育人路径,2025年10月17日,金凤区教学研究室联合贺兰县教学研究室,在金凤区第二小学成功开展以“育人目标导向下的深度教学”为主题的小学美术跨区域联动教研活动。金凤区、贺兰县全体小学美术教师、自治区武建川美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学科教研员共同参与,活动通过课例展示、文化观摩、研讨交流几个环节,为两地美术教育搭建了高效互动平台。

68f303b2e2b38.jpg

 课例展示:

聚焦“家的故事”,呈现多元教学实践

 本次活动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家的故事》为核心,4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特色,带来极具亮点的现场课例,将“家”的情感与文化内涵融入课堂,展现丰富的教学思路与育人方法。

68f2fe878ec72.jpg

 金凤区第二小学李琳瑶老师《难忘的童年》,以“爷爷小时候的竹蜻蜓”为核心线索串联整节课,通过对比“过去玩具与现在玩具”的差异,引导学生感知时代变化;再以“聆听爷爷与竹蜻蜓的故事”为情感切入点,让学生分享内心感受;最后组织学生亲手制作竹蜻蜓,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爷爷那个年代“手工制作玩具”的纯粹乐趣,深刻感受童年时光的难忘与美好。

68f2fe9609437.jpg

 贺兰县铁西小学许岩老师《难忘的童年》,采用“童年玩具实景体验”的教学方式,将竹蜻蜓、风车、波浪鼓、沙包等传统玩具带入课堂,让孩子们现场参与游戏,直观感受童年游戏的快乐;随后以“陀螺”为重点,通过讲解陀螺发展史、展示宋代《货郎图》中小朋友玩陀螺的场景,引导学生探究“陀螺好玩的原因”;最后用科学、详细的步骤指导学生制作陀螺,让学生在动手与探究中,留存童年游戏的难忘记忆。

68f2fea58ec72.jpg

 西夏区华西小学孙婧老师《走进旧时光》,以“老物件”为教学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老物件的外观用途”“老物件保留的意义”“老物件的保留方法”三个核心问题,层层深入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时代故事。课堂中,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深刻感受到老物件所承载的旧时光记忆,培养了对传统文化与生活细节的感知能力。

68f2febcdb126.jpg

 永宁县丰盈小学李筱老师《家乡变化大》,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开启对“家乡变化”的探索之旅;课堂实践环节,创新设计“图形拼摆添画”活动,让学生通过拼摆图形、补充绘画的方式,为老城建筑“换新貌”,在创作中直观展现家乡的发展变迁,进一步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文化认同感。

文化观摩:

打卡红高粱文化长廊,感受本土文化魅力

 课例展示结束后,全体教师在小小讲解员的引导下,有序参观金凤区第二小学红高粱文化长廊。该长廊以“红高粱”这一质朴材料为创作核心,通过图文与手工作品结合的形式,既展现了宁夏本土特色,又凸显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生动的为在场教师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也为美术教学如何融入本土文化提供了实践参考。

68f2fefd3339a.jpg

68f2ff32a1d9f.jpg

68f2ff3fb8bd5.jpg

研讨交流:

汇聚集体智慧,深化深度教学思考

 下午的研讨交流环节,两地教师代表与教研员围绕活动内容展开深入探讨。贺兰县8个集团校的9名教师代表、金凤区10个集团校的10名教师代表,结合4节展示课与文化长廊参观体验,从教学目标达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本土文化融入教学等角度分享感悟,提出优化教学的建议。

68f2ffa60572e.jpg

68f2ffac64d0f.jpg

 教研员点评指导:贺兰县教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卜强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阐述《家的故事》单元教材设计理念,并逐一对4节课例的教学环节、内容呈现进行细致评价,为教师理解单元教学逻辑提供方向;金凤区教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武建川则紧扣“育人目标导向下的深度教学”主题,针对4节课的育人效果进行点评,同时详细解读了实现美术学科育人目标的多个维度,为教师后续教学实践提供具体指导。

68f2ffffcbd02.jpg

68f3000cbc8de.jpg

68f300444a1d0.jpg

 本次跨区域联动教研活动,不仅通过优质课例与深度研讨为两地小学美术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桥梁,更以“育人目标”为核心,为美术学科深化新课标实施、探索深度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践样本。后续,两地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础,持续加强区域教研合作,进一步推动小学美术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发展。

68f3004c9297b.jpg

撰稿:杨雅婷

图片:柳怡彬

编辑:杨雅婷

审核:武建川

68f302f68ec72.png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