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琍:永远的恩师沈大安
清明时节,在深切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时刻,和大家分享孙琍老师的教育漫笔《永远的恩师沈大安》。
【写在前面】孙琍老师的教育漫笔《高山流水遇知音——永远的恩师沈大安》,最初发布于杭州市江干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杨中原为“追忆沈大安老师”建设的新浪博客,后来发表于《杭州教育》2016年第2期,相继被《杭州民进》、浙江《开明》期刊转载,并发布于中国民主促进会网站。又到清明,朗读于此,祭奠恩师,深切缅怀!
永远的恩师沈大安
都说,知音难觅。
伯牙与子期般的知音情怀是世人所渴求的。人生,难得有几个可以谈心的好友。
因为志同道合,因为教学相长,因为有了我生命中“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良师诤友——永远的恩师沈大安。二十年如一日,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依然一往情深。
2016年寒冬,腊八节清晨,传来恩师驾鹤西去的噩耗。于是,这个寒冬成了所有小语人的阴霾天。记不清这些天是怎么度过的,只是记得自己一直在追忆。忆起往昔的一幕一幕,早已潸然。
沈大安老师,慈父般的导师。何其幸,我能在教学的起步阶段,得到他的指点。上世纪1996年,我在区教研课上执教《翠鸟》,沈大安老师作为杭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前来听课指导。当时,对于一位刚走上教坛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这种机会难能可贵。
已经记不清自己当时授课的情景,只觉得沈大安老师总是那么和蔼亲切、平易近人。学生回答错了,他依然笑着。依然记得恩师笑盈盈地将那孩子的错题在课堂上递给了我,示意我循循善诱。
于是,我独辟蹊径地和孩子笑谈段落的结构,在孩子疑问迎刃而解的同时,我更感悟到真正的教学应该是心中有课,目中有学生,只有在教学中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才能顺势而教,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评课时,沈老师对我抓住表示翠鸟色彩的词语来引导学生感悟翠鸟的美丽从而理解总分段落的教学进行了肯定,认为让学生先尝试练习而后进入学文,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是有好处的。
回想起来,当年的我太年轻。而沈大安老师,为什么要将这洋溢着热情的鼓励赐予我呢?今天想来,这应该是恩师对青年教师的关心,是给老师们及时指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向。
同年夏天,我荣幸地带着经沈大安老师指点后的《翠鸟》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在山东省龙口市举办的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课堂风采展示,与中国著名教育专家邱学华教授同台执教,还捧回了中国教育学会授予的“华夏杯”奖。走上领奖台的时刻,我一直在想:若是数月前没有沈老师评课时的鼓励,稚嫩的我怎敢如此自信地走上中国教育学会的讲坛?
直到今天,我经常会傻傻地想:如今能够从容地面对写作或者将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考作为一种习惯,是否也源于恩师当年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的第一篇教学论文就是在恩师的指点下完成的。
记得,当年的我爱写美丽的文字,也曾和学生走过一段笔尖飞舞、心灵相约的时光。在倡导教师写下水文,呼唤作文教学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变革中,我将自己和学生一起写日记的历程与思考写成了一篇论文,请恩师指导。
向来自诩文字功底不错的我以为能得到恩师的夸赞,不想恩师从论文写作的框架、语言表达的风格到题目的拟定等方面给我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末了,恩师依然不忘鼓励,说:“你的这篇论文题目我都帮你想好了,就拟为《让我们敞开心扉——和学生一起写日记的实践与思考》吧!回去再思考清楚三级目录。会是一篇不错的论文。”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终于修改出来了,获得全国小语会作文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第一篇论文就能获奖,这让我对教学论文的撰写不再惧怕。后来,经恩师推荐,我的文章《和孩子们分享写日记的快乐》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上。为了培养老师,恩师是如此呕心沥血。
前不久,在《杭州民进》期刊上,又见到了恩师的随笔《在台北坐公交》,读着恩师大气而不乏细腻的文字,内心满是感动:恩师的退休生活是充实的,旅游休闲之余,依然笔耕不辍……
记忆又转回在江南实验学校的日子,在已故小学部校长梁广烈的鼓励下,我挑战了《诗歌,灵感涌动之缘——<浅水洼里的小鱼>激发学生灵感》的视频案例制作,此案例是借助文本和诗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激发学生写话灵感的主题研究。上好视频课,我打电话给恩师,邀请他作为专家为我的教学片段进行点评。恩师欣然答应。后来,这个视频案例还获得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竞赛”新课程教学视频案例评比一等奖。
不得不说,恩师精彩的专家点评是这个案例能在诸多教学案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沈老师以“心灵的对话,有效的教学”为主题进行评点,他说这个案例的亮点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小朋友进行了两次课堂写话。第一次写话时,孩子们对课文的认识还停留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老师将自己的体会凝聚成一首诗《你的生命,我最在乎!》。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既是让学生巩固识字,也是对学生认识的一种提升。学生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明白了让小男孩最在乎的是——你的生命、你的自由、你的快乐。以诗歌为纽带,师生间进行着心灵的对话。于是两次写话前后对照,孩子不论在认识上和语言表达的水平上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一段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
多年后的今天,坐在电脑前,再回首恩师当年的视频案例点评,泪眼迷蒙,一切仿佛都在昨天!而在我心中,涌起的依然是感恩:因为有了恩师适时的鼓励,一直以来我对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研究情有独钟。
恩师的一生,是语文的一生、为人的一生、身教的一生,更是赠人玫瑰的一生。无数小学语文教师都得到过恩师的帮助和关怀,我只是其中之一。
2009年初夏,我主持负责的浙江省规划课题“儿童博客: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新模式构建研究”在恩师的支持下,由浙江省教育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少年文学分会主办,滨江区教研室承办的小学“作文教学与博客”研讨会成功召开。依然记得,恩师不但为我邀请了他的接班人——现任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刘荣华老师,更带来了他的精彩讲座《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进展》。他在讲座中问老师们:“小学生想象作文如何指导?当一次习作多个话题时,是确定一个还是自由选择,如何指导?”这一个又一个问题为现场的语文老师带来了深思。而后,恩师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习作要成为书面语言表达心声的平台,身心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让老师们豁然开朗,更是燃起我研究“将博客引入作文教学”的热情。
时光荏苒,恩师多年前的教导一直铭记在心。还有那一套和恩师一起编译的《世界儿童文学永恒经典丛书》,如今已成为我书柜里永远的珍藏,更是我研究经典阅读的恒久方向与指引。相信,沈大安老师毕生追求的愿望,一定会化作全体小语人巨大的精神力量。无数热爱小学语文教学、有志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同仁们,定会追随恩师的足迹,遵循恩师的教学思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简简单单教语文!
作者、朗诵者:孙琍 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文学博士研究生,《钱塘教育》执行主编,中学高级教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兼职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理事、首批专家库成员。“国培计划”教育部骨干校长培养人选,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杭州市教坛新秀,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杭州市钱塘区一层次名师。曾获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风采“华夏杯”奖,撰写的3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教学优秀论文中获一二等奖,并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应邀做教学讲座和示范课百余场。系《教育家》《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7家学术期刊封面人物,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成果12项,出版《守望一片乐土· 我的语文教学研究之路》《江南博客》等专著4部。相关研究成果被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教学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光明日报《教育家》、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钱江晚报、浙江教育报等学术论坛和主流媒体推广。
主播:孙琍
Copyright 2017 © Development Practice Research Famous Teacher Studios,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5016801号-1